在革新工场2016年度的峰会上,富士康集团创办人兼总裁郭台铭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让大家来看一下,郭台铭是如何说创业的。
钛媒体注:在革新工场2016年度的峰会上,富士康集团创办人兼总裁郭台铭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他觉得成功是没法则的,而创业就是哪条路可以走得通就走哪条路,创业非常重要的条件还是人,而创业这一点要有狼性的精神。
他说, 创业家的精神有一个就是要有狼性,遇见困境,作为创业家,必须要把创业放在第一位,你的决策都要以创业为要紧考量,就是说,这个事情对你所创的事业是不是有帮助。
由于你要顾虑的事情有时太多,所以要做一个创业家,需要要牺牲你一个人的时间,把事业排在第一,那你的不少东西就需要往后排。
结合42年的创业史,郭台铭总结,再好的题目也有失败者,再不好的题目也有成功者,重点是精神,特别是最初创业的时候,必须要把我们的精神武装起来,把自己不少非必须的应酬尽可能抛诸脑后。
而且,创业人士得肯花时间调整公司内部,要可以找到帮助自己成功的资源,让商品的探索期简短。
但商品的经验是要花时间去积累的,而问题是目前网络的创业家都把硬件看得太简单。
此外,市场的趋势也是一个十分要紧的方面,由于目前是一个信息透明的年代,你干什么东西其他人也都会做。
只有对市场知道,对商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让事情做起来事半功倍。
在提问环节,郭台铭对于一些热门话题,也表达了我们的怎么看。
譬如: 他觉得将来的大方向是软硬件结合,而VR与AR则代表了将来; 传统与革新并非对立的两方,革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之上; 创业和年龄没绝对的关系,要看你是针对于哪一个市场,但革新应该从青年开始。
以下是演讲和现场提问环节原文: 第一,大家要恭喜革新工场华南总部在深圳的正式开幕,革新工场从北京把一部分的力量南迁到深圳,是正确的选择。
大家感觉深圳一直是革新的一个基地,这么多年以来,大伙都挤在北京,没到深圳来,其实深圳的阳光,深圳周围的环境,它离香港也很近,最主要深圳有不少过去的传统制造业。
像大家1988年在这里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制造业,这类制造业都要转型。
其实我之前一个半月都在全世界跑,我到捷克去,捷克有不少革新,全世界都在谈革新这个名字,每一个地方都有革新,都有智能城市,没一个地方不在讲这两个字。
可是我感觉在中国,特别是在大家国内的青年,在政府的号召之下,对革新更为积极。
所以革新工场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在深圳办华南总部,我感觉有它的原因。
深圳有不少大的企业,像腾讯,是在这边走出来的,还有华为,当然大家富士康在这里一直饰演的是实体制造、硬件制造的角色,已经28年了。
其实最早一代iPhone、iPad跟Kindle都是在这里诞生的,这里还有不少大家的硬件制造人才。
大家过去一直在和企业合作,不仅仅是革新工场,大家跟杭州阿里也搞了一个小镇,也做了一些革新硬件思维的东西,包含也跟美国革新企业在做这类新品的开发,从创意、构思到样品的制作。
大家其达成在也在跟大家不少创业伙伴在提早介入,大家跟美国,日本,欧洲都有合作。
在北京、深圳,大家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不少创业家大伙刚开始的时候都坚持它的核心竞争优势,可是走了一阵子将来,它我们的核心由于需要花不少时间去把这个商品做出来,因此没方法用它的专业或者核心去找到专业的伙伴,所以革新工场,像李开复老师给了不少专业的建议,帮大伙找到专业的资源,然后大伙一同协作把产品研发出来,我感觉非常不错。
过去革新工场比较偏向在网络应用技术,在软件上面。
近期,不单是在国内,甚至于在美国都一样,目前开始走软硬在整理,虚实在结合(的道路)。
其实革新这个东西,你要如何说,由于成功是没法则的,创业就是一个丛林,进入丛林将来看到哪有路就往哪钻,看到哪有水就往里跳,所以你说创业要拥有哪些条件才会成功?我感觉创业成功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人。
我近期看到香港一个创业家,24岁,他正好跟我一样,也姓郭,英文名字也叫Terry。
今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时预报要刮台风,我跟海外一个朋友谈到他,朋友对他非常感兴趣,期望跟他谈一些买卖。
我就早上起来打电话给他,我说你需不需要过来,然后他立刻就飞过去了。
我已经投这家公司了,但不是不少。
那我近期也在出一些题目考验他,由于预报有台风,所以我回来的班机在走之前没确定需不需要定。
我当时想的是,第二天是中秋节,假如赶不上飞机,没法飞回来过中秋,那我对他的投资就考虑一下。
电话是我秘书打给他的,还不是我亲自打的,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中午就飞来台湾了,我说你谈完就能走了。
他当时还找了用户来体验,是在东欧一个非常大连锁企业的总裁。
他说:我外出的时候就叫我秘书定了四个航班,有两班是今天晚上,有两班是明天早上和中午,我只须赶回去吃个晚餐就能了。
我感觉这个人最起码首次考验我就给他通过了,我感觉他的商品,可能不是完美的,还有不少要修改的地方,但我感觉24岁的这个人,他有创业家的精神。
创业家的精神有一个就是要有狼性,遇见困境,作为创业家,必须要把创业放在第一位,你的决策都要以创业为要紧考量,就是说,这个事情对你所创的事业是不是有帮助。
由于你要顾虑的事情有时太多,所以要做一个创业家,需要要牺牲你一个人的时间,把事业排在第一,那你的不少东西就需要往后排。
我创业42年,到目前面临第三次创业。
大家要回收日本的公司,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任务,要把2万多个日本同事融合在一块是个很艰巨的工程,但日本有它的工匠精神,所以大家可以来推进这个事情。
每一次创业让大家感觉,面临的是挑战,面临的是困难。
所以,我讲要有创业精神,你需要要把你所有些精力放在你的核心竞争优势,放在你核心的事业,一年360天,一天24小时,你脑子就是想着说我需要要把这件事做成功。
再好的题目也有失败者,再不好的题目也有成功者,重点是精神,特别是最初创业的时候,必须要把我们的精神武装起来,把自己不少非必须的应酬尽可能抛诸脑后。
第一是要有创业精神,要专注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二,你要可以找到配合你成功的一些资源。
今天我讲第二个重点,各位在探寻资源的时候,有开复老师的指导,开复老师在网路、软件、新创企业如何管理高科技人才,他非常有经验,高科技人才是很难管理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想法,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建议。
那样我觉得钱目前对全世界创业人士来讲都不是难的事情,目前全世界有太多的钱,需要的是用不少的钱来追逐少数好的题目。
问题就是钱太多了,所以目前是拿钱找题目,而不是题目找钱,拿钱并不难,问题是拿钱将来如何把你的产品研发出来,可以上市,我感觉是尤为重要的。
我在一个月前,去旧金山,美国的创业教父请我吃早餐,聊了一下,他拿50万美金给facebook,后来拿回去了50亿美金。
他跟他的伙伴去年来看了大家,他说近期钱太多,题目太少,大部分的钱追逐少数的题目。
我说你目前在干什么,他说我今年想要度假,休息一段,等这个风潮过了再说。
你看大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怎么看,但大家并不由于如此子就舍弃对题目的过滤。
大家在美国也投资了一些,从刚开始的700多家过滤到16家。
对于筛选中最后剩下的少数,特别是在大家的制造大本营的深圳,大家就把主要的经营,包含测试实验室,跟革新工场作一个深度挂钩,叫你们专心开发你的商品或者专心配合你做软硬整理,助你把你的时间本钱降到最低,做最新的一流商品,这是我今天强调的第二个看法:就是说革新产业里面的不少资源需要去张罗,需要去获得。
我感觉创业人士要花时间调整你公司内部,那些跟你一块创业的伙伴,由于这类创业伙伴是需要你来带领的,所以你要花更多时间去经营。
而对于资源,大家跟开复老师,跟革新工场来配合你,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缩短探索期。
做一个样品比较容易,生产的时候,要经过不少次试验,更需要经验累积,特别网络的创业家都把硬件看得太简单。
VR(虚拟现实)跟AR(增强现实)大家就发觉到很大的开发空间,所以大家自己也在开发,也在内部进行创业。
大家把心理大夫、眼科大夫的资源通通都叫出来。
由于开发这类东西需要很多资源投入,那样资源管理就尤为重要,所以其他事情就让革新工场,让富士康帮助革新工场挑选好的项目,叫你开发成先进的硬件。
第三点我要强调,就是说你必须要知道市场的趋势。
由于目前信息年代的传递飞快,你干什么东西其他人也都会做,我常常一个题目在北京看到,在杭州看到,在深圳看到,在台湾看到,在日本看到,甚至在美国,在欧洲也看到,都类似,所以当大家看了不少的时候,当然会对于一些创意给一些建议,但非常重要的其实是你要对市场非常知道,对你商品的市场有一个定位。
一旦你定位是卖给美国或是只卖给中国,商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了解了,我感觉你以后做起事来会事半功倍。
我感觉创业是靠你的精神,靠你对资源的学会,靠你对时间的判断,靠你对市场的判断。
凭什么你可以做得比其他人好,这类都是一个创业家需要拥有的基本条件。
提问环节 李开复:近期有好几个案子都是革新工场投资了之后,富士康看到大家的报告也想在下一轮进入,一方面也是由于郭董说的,AI愈加近,那样在AI、智能硬件方面你如何看革新工场的方向,将来还有哪些合作的前景。
郭台铭:大家选择开复老师跟大家一块开发,还有好多的新品跟大家一块开发,是由于他有很好的讯息回报管道,他知道不少用户需要什么,譬如这个放在智能家庭的IOT(物联网)的语音辨识系统,目前很火。
目前的大方向肯定是软件跟硬件结合,实的跟虚的、内容跟实体要开始结合,这个趋势大概是对的,大家看所有些网络公司,特别是AR(增强现实)跟VR(虚拟现实),这更是将来的趋势。
大家跟革新工场必然会合作,由于你们来到深圳,深圳又是大家的大本营,这里大家有不少有二三十年(经验)的工程师。
我相信这个资源你在美国(是)找不到的,大家非常快可以给你所需要的硬件资源,非常快的做样品、做测试。
这一点大家想经过开复老师的过滤,不然大家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大家要把资源压在很容易成功的企业上,大家帮助他做大。
目前不少创业人士说卖给大公司,像我也是从非常小一直做到目前,做了42年,所以你们是一个创业家。
有几种创业家,一种是开了一家,卖给其他人再去经营一家,还有些可以把公司开得非常大,我觉得大家的目的是支持你最起码不要把公司卖掉,可以上市将来值不少钱,可以让这个公司继续成长,我想看各位你一个人的意愿跟兴趣,在深圳大家(会拿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你,这一点是大家非常想做的事情。
陶宁:刚刚你也提到了,大伙会觉得富士康是传统的生产公司,大家在想传统公司为何还活着那样好,那大家如何理解所谓的传统富士康,你的将来要往哪进步。
当然(大家都了解)你有很多的专利、很多的工程师,所以我想听听,特别是大家这类到了深圳所谓传统行业聚集的地方如何可以跟上年代。
郭台铭:传统跟革新,大伙不可以把它看成是相对立的两方。
其实传统与革新,革新需要要保持传统,大家讲云数据,大家累积有几百万无论做手机,做平板,甚至做各种机器人的云数据,大家看到大家比较容易达到一个硬件(标准)的时候,大家这个云数据就能对你说,做这个尺寸应该工差如何标,工差是一个精密的东西。
譬如说大家今天做一个摄影机,大家近期在开发下一代的8K,在日本开发,这也是软件的虚实结合,这里的光学镜头的一个研磨就需要很多传统的机制。
我近期跟佳能也在聊天,我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目前在做人双眼看不到的照相技术,所以他们有很传统的制造技艺,它可以照出40公里外人脸上的黑点,它可以照癌,不会让他感到非常痛,而且可以明确的把癌细胞照出来,所以我说并非传统就没革新。
大家公司在做不少的传统工艺,不管在模具、各种制造上面,大家都用不少人工智慧(AI),(研究)如何可以迅速生产,所以我觉得传统中需要要带有革新,革新也需要要依靠传统的技术。
假如你要做硬件的话,我目前问大伙一个问题,全世界有哪一家公司真的可以把软件跟硬件做得非常不错,到现在为止,大伙都觉得做得很好的公司实在不多,当然网络公司就(是)网络公司,然后硬件公司就(是)硬件公司,所以这两个的将来整理是一个趋势。
所以这一次也特别请开复老师来指点大家,(在)7月份当大家企业的董事,这是大家新的方向,这是大家做软件的来挨近网络的思维,大家也期望跟传统本身做一些革新,再加上跟革新工场、新的创业家你们的创意,大家如何来跟你们结合,叫你们迅速的把东西做出来。
大家虽然是传统,但大家并不保守,传统跟保守是两回事,所以大家也在革新。
大伙目前常常讲的网络+,我的怎么看不同,我觉得应该+网络,不是网络+。
汽车产业我觉得不是网络+,假如网络是一个翅膀,+就是你的本业,我觉得是本业+网络,所以如何做到在这个观念上的改变,我的怎么看是+网络,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都要加上网络才会产生云数据,才会产生人工智慧(AI)。
巴曙松:我听开复讲,他们每次都非常强调95后,我也有朋友说过八零后做互联网投资是老人了,我想请教郭先生,年龄对于投资真的是障碍吗?真有这么大影响吗?有没其他选择大家能去适应其它环境。
我也听到另外一些说法,有做投资的朋友说,大家年轻过,但这类小朋友还没有老过,大家也老过,大家的经验是否也能给他们参考呢。
我也常常听到不少朋友讨论,刻意强调这个商品是95后的小朋友才会用的,像大家到了50(岁)之后是否离新经济投资就应该非常远,大家如何适应。
郭台铭:不敢在巴先生面前献丑,我想我的年龄比你还要老一点,老一个年代。
我的想法跟你是一样的。
开复老师讲的是市场的看法,由于青年接触新的东西很容易。
譬如说美国一家Airbnb,我家的房间让陌生人来住,我就不可以同意这个观念,这个东西是将来的时尚,但大家这一代不可以同意革新就非常难,所以开复讲革新应该从青年革新。
我再举一个例子,韩剧为何这么时尚,我在一二十年前,我忽然发现牛仔裤,大家那一代穿牛仔裤裤裆是非常高的,后来到年轻女生,目前应该40多大岁数,我女儿那一代,不露股沟不够新潮。
我去研究了一下,韩国的金大中,他让大学生每一个人都有一张信用卡,不要你的收入就能支出。
当一个妈妈带一个女儿去买牛仔裤,要露股沟的,妈妈感觉不可以,由于穿着必须要在肚脐上面。
而当95后他们的选择权不在妈妈身上的时候,就时尚了新款牛仔裤,青年的风潮、思维带动得飞快,就是由于它把采购权给了年轻的族群,所以年轻的族群决定市场。
从另外一个看法来看,今天做市场有市场区隔,目前网络购物比较实惠,过去电影制片他说我哪有空闲去采集网上实惠的,我就期望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所以就看你的市场定位,中国目前正是老龄化,你们有没想过你家父母、爷爷奶奶,你有没想春节龄市场。
我母亲90岁,学用iPhone,她近期用iPhone照相,她90岁掌握iPhone,由于简单,她立刻可以掌握用。
所以从市场的看法来看,你今天要知道你的族群的市场需要,你就会(发现),日本、内地,每一个地方的老龄化(程度)愈加紧急。
革新跟年龄没绝对关系,我有一个不到2岁的女儿,一个5岁的小儿子,一个7岁的女儿,我跟他们在一块,无形中我的年龄也小了,我能看到他们的需要。
我女儿不到2岁,她上YouTube比我快。
所以看你针对的是哪一个市场。
南方日报:中国90%的城市它们的经济支柱其实是制造业,也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大力支撑制造业的进步,请问你如何看制造业的进步,是不是能谈谈制造业的机会? 郭台铭:制造业,自从德国推制造4.0,中国推的是制造2025,我想制造是所有的基础,所以今天我在讲网络+,网络+就是说任何的传统制造业你要加上它,加上云计算、云储存,所以大家公司在推进云与物+机械,大家正在把大家制造的工厂升级,做智能家庭、智能工厂,以后必然会把不少的人力释放出来,这是大家面临的一个问题,释放出来如何办。
除去大家目前要很多的释放一些革新商品可以跟革新企业,跟你们创业家合作以外,大家也在开发不少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项目),所以大家的制造业还是要升级,大家传统制造业需要加上网络思维。
譬如大家有几千台机器,全部要用IOT(物联网),大家用的数据老早就超越5G,所以在这方面不如何受干扰,也没信息外泄。
这就是大家常常在讨论的,大家内部也在做的,这就是大家要提出的需要。
在工业方面的需要,不止是新鲜的玩意,而是在真的的产业界,特别是GDP没做的,硬件都会产生不少GDP。
每一个国家其实进出口还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印度有很好的软件,印度每年出口不少软件,但他们没硬件,所以没方法导致中产阶级,所以印度市场购买市场是不够的。
大家来(深圳)的时候,1988年是改革初期,大家这边最多是47万人,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大家也搬到不少中西部城市,大家还是以出口为导向,目前大家开始转向做内销,所以我觉得以后网络未必只不过在娱乐,而是能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改变,提高效率。
大家目前有很多在做B2B的工厂,也在做转型升级,大家觉得需要不少科技来跟大家配合,譬如互联网安全,网路信息的安全,不少路由器这类都需要,而且下一代产业都用得着,可以在工业制造2025用得着。
陶宁:刚刚你回答了关于富士康将来的问题,能问一下你个人比较关心的范围,听说你对健康范围非常关注,能推荐一下吗? 郭台铭:我感觉人的健康是尤为重要,我有两个至亲的亲人在我创业过程中相继离我而去,这是对我很大的打击。
我也告诉各位创业人士,在创业过程中,你没失败,你就从来不会成功,由于失败是必经的道路,失败是成功的母亲,假如没母亲如何会有成功呢,所以要累积小失败然后变成你的经验。
经验只有四个字、时间、资金,这两样能买到经验,我到目前还在买经验。
我觉得失败不可怕,可怕是把你一个人吞噬掉,我觉得自主创业的失败与否无关紧要。
我的前妻是乳癌,所以我近期对乳癌比较关注,在台湾40岁以下的女人同胞发现乳癌的几率比欧美高20%,所以这是中国人的基因,大家从肝癌、肺癌,再加上骨髓病变等,到研究钙细胞,我并没由于我亲人的离开,就把在过去所有做的努力搞散掉,我把它凝聚成力量,在台湾形成基金会,就来做这个事情。
目前医疗有一个问题,没医药去解决,甚至没非常不错的医疗设施,所以大家陆续投资了一些光刀这类,所以我今天也提出来,+网络、网络+,他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大夫,他进入到新创创业里无往不利,所以医疗产业应该从大夫入手,这就叫+网络,这里边的医疗变成产业,所以我一个人以后的兴趣是为老龄化、健康、防老、癌症,可以做非常迅速的治疗,这类东西也是非常迅速的产业。
当然每个产业都需要用到网路的技术、云端的技术、云数据的技术